【成語意思】:必恭必敬:形容態(tài)度十分恭敬,端莊而有禮貌。
【成語來源】:《詩經(jīng)·小雅·小弁》:“維桑與梓,必恭敬止,靡瞻匪父,靡依匪母?!?/p>
【成語拼音】:bì gōng bì jìng
【成語聲母】:BGBJ
【成語年代】:古代成語
【用法分析】:必恭必敬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常用于書面語,形容對(duì)長(zhǎng)輩或上級(jí)的尊敬態(tài)度。
【成語結(jié)構(gòu)】:聯(lián)合式成語
【成語字?jǐn)?shù)】:四字成語
【使用程度】:常用成語
【褒貶解析】:中性成語,有時(shí)含諷刺意味,形容偽善的態(tài)度和諂媚的丑態(tài)。
【必恭必敬的近義詞】:肅然起敬、彬彬有禮、畢恭畢敬
【必恭必敬的反義詞】:出言不遜
【成語例子】:如父親冥壽之用度,妹甚不贊成,但須一桌菜祭之,必恭必敬,即盡人子之孺慕。(清·秋瑾《致秋譽(yù)章書》其五)
【成語接龍】:
必恭必敬 → 敬賢禮士 → 士為知己者死 → 死而后已 → 已所不欲,勿施于人 → 人心所向 → 向陽而生 → 生龍活虎 → 虎頭蛇尾 → 尾大不掉 → 掉以輕心 → 心心相印 → 印證無疑